我很喜歡看電視劇和睇小說。觸動人心的故事和文筆,除了令人難以忘懷,甚至差一點可以影響人生。
話說當年揀科的時候,TVB播著《天涯俠醫》,講述張家輝作為婦產科醫生的故事。當中有一幕係係產房門外,張家輝帶著感觸說,每一個新生命都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云云,配上催淚的音樂,那一刻我好滾動,滾動到想立刻填上medicine作為首選。我真的是有認真考慮過醫科,而真的有部份是因為電視劇,但當然後來理智還是蓋過了感情…
最近不約而同,我看了我稱之為「新聞啟導三部曲」的劇集+書,令我再一起有當年會考揀科的感覺:若果當年TVB播《導火新聞線》,明珠台播《The newsroom》,然後又有朋友推介看柴靜的《看見》,這三重打擊一起下來,那priming effect可能令我認真考慮讀journalism。
《導火》將記者包裝得好型。不是一般意義的型,而是那種內心的強大,那種對錯的堅持,那種尋找真相的慾望,那種做新聞的使命感…這些在導火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Newsroom》這套美劇告訴我如何做出色的新聞報導,電視新聞背後製作的種種,以及那對主播的要求和部份神化(符合美國人崇拜個人的性格?)
《看見》是央視前記者柴靜的書,講述她十餘年做央視記者當中,各個大小人物的故事。書中的文字極具生命力,除了文筆功夫到家,還因為《看見》所表達的是新聞中的人性。
柴靜以前主持的節目《新聞連線》,是一個一小時長的《新聞透視》/《星期x檔案》,以偵察、深入方式,揭示那些看來不起眼,但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社會瑣事。
其中一個故事是一宗小學生集體自殺的報導。柴靜慢慢打開不肯說話的小朋友的心霏,抽絲剝繭,找到真相。她寫的手法不只有感染力,更重要她也嘗試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社會問題,正如她在《穹頂之下》所做到的一樣。
這兩套劇+一本書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製作都很認真,所表現出來的敬業樂業,是我等對專業精神有要求的人非常欣賞的事。之所以稱他們為《新聞啟導三部曲》,是因為我以往對新聞的認識僅局限於無線和蘋果新聞的做法,看了之後,讓人對於新聞的真蹄和做法都有一些新的看法。
我一直覺得,記者是一個悲情行業,讀新聞的都是有思想、有追求、有勇氣的人,記者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其實好高,他們做的事情影響力也很廣泛,但所配的薪金小得可憐。口頭說尊重,但糧單卻很誠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