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在二十歲時,你會跟陌生人介紹的陌生人聊天嗎?

即時反應,大家會想:「傻的嗎?當然不會。聊甚麼?」但今天坐在我面前的Lucas,正與我這個陌生人,虛心聊著關於社企和consulting的種種。聽完他的經歷,回想起以前的我,再一次令我有衝動說說,香港大學生如何可以向美國大學生學習這種態度。

先介紹Lucas。二十歲,美國ABC,中國人面孔,身材健碩,是典型陽光男孩。現時是Sophomore (大學二年級),這個暑假,從猶他州(Utah)遠赴上海和深圳做internship

我怎樣認識Lucas?跟他聊天之前,只有一面之緣。話說那天我和師弟Michael在九龍塘PCC聊天,臨走時剛好碰到Lucas和另一人(Ada),碰巧Michael 認識Ada,於是草草聊了幾句。鑒於大家都是對社企有興趣,匆匆交換contact,說日後再聯絡,於是有了今天的聚會。

Lucas這美國男孩是如何認識Ada,一個在香港社企工作的人? 故事更加曲折離奇。話說那時他在英國exchange,有一次從超市回學校時,在巴士上碰到一個肯亞女人,不知怎聊了起來。肯亞女人是LSE MBA,與Lucas 所讀的課程有些微關係。在這次不足四分鐘的交談中,肯亞女人提到她認識一個在香港社企工作的人,可以介紹給Lucas。碰巧Lucas這個暑假會到深圳,於是他透過肯亞女人,輾轉聯絡上Ada

總結Lucas的經歷:英國巴士上搭訕 -> 香港的Ada -> Michael -> Steven

我聽完之後,我wow wow 足足兩聲。我wow 是因為我admire,換了是二十歲的我,當時的我絕對不會做到以上的事情。於是我問自己:為甚麼我這麼鐵定說,二十歲的我不會這樣做?

我嘗試回到本科的我的腦袋,想一想遇到這個情況,我會做甚麼,想甚麼。

我不會在巴士上與人搭訕。Email陌生人約見面討教我也許會做,但會有hesitation

「我不知道怎麼開始?我應該跟他說甚麼?」
「我跟他"三唔識七",他會否回應我?如果他沒有回應,那我會看起來很stupid?」
「人家會否覺得我很功利,會否覺得很奇怪?」

沒錯,是要經歷一番思前想後,天人交戰之後,才會嘔心嚦血寫出一封email

若果過了三五七日沒有回音?當時的我應該會take it as a no,然後close file不會follow-up

也許是我性格內向,亦沒有豐富社會經驗。其他大學生是否如此,很難一概而論。只是我的觀察告訴我,我身邊沒有幾個朋友能把這件事做好。我認為這跟香港大學的風氣有關。

遙想當年大學本科,大家常掛在口邊的大學五件事:拍拖、上莊、住宿、part-time和讀書(或走堂)。在香港讀大學,對一些人來說,是會考高考煎熬後的解放,心裡只想著有幾盡玩到幾盡;對一些人來說,是與朋友hea下、煲下劇、打下機、唱下K、吃下糖水等等優哉悠哉的生活;對一些人來說,是為hall /為莊死的心態,全程奉獻,仿似一種兄弟義氣拼勁mode。當年的我,是all of the above

看看大學五件事,裏面有擴闊眼光、探索世界這個概念嗎?沒有。

有人會說:「喂,你使唔使咁正經/功利先?花時間做呢D野不如去玩好過啦」

這正是我感覺香港大學主流的想法和態度。我不是說沒有香港大學生去積極reach out 、向別人學習,但充其量可能是少數 (我自己沒有,我身邊也真是鳳毛麟角)

處於這樣的一個氛圍下,Lucas這二十歲美國大學生能做到的networking,我做不到,也沒有甚麼榜樣給我看到,可以讓我模仿、學習。

* * *

wow 完之後,停頓了二秒,在空氣凝聚的一刻,我跟Lucas 說:「你二十歲有能力做到的事,大概是我工作四年、讀完MBA、創辦MIMO(減廢社企)後才做到的事。」

那時做MIMO,有兩個很大的moment of surprises:

第一個surprise是,原來同陌生人聊天,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年MIMO的其中一個founder,就是我在一些pitching裏跟一個本科生聊天,他介紹的朋友的朋友。沒有那次聊天,就沒有Lawrence。沒有Lawrence,就沒有人去做出那很多人讚不絕口的網站。

經歷那次之後,我變得越來越open,也越來越願意接觸陌生人/陌生人介紹的陌生人。

第二個surprise是,美國的本科生很成熟、很上進。

MIMO在西北大學取得初步成功後,我們想在其他美國大學推廣。那時我寫了一份團隊招聘書,廣發到周邊的大學。Send 完一大輪之後,心裡其實不太踏實,因為我擔心沒有學生apply。結果喜出望外,收到七八份有質素的履歷。令我最咤異的,是當中有兩三個freshmen (大學一年級生)

回想當年freshman的我,是我,我也有向上學習,參與辯論隊,辦年宵等等。但若果我看到MIMO的招聘廣告,我會apply嗎?很可能不會。我會想,那社企又不是甚麼響亮名字,entrepreneur又沒有人工,而且甚麼都尚未set-up,我未必能夠學到幾多。

* * *

我只是隱隱覺得,香港大學生沒有美國大學生,甚至中國大學生看得闊、看得廣。大學生當中,會積極reach out,爭取機會的比例,比這兩個地方為少。

也許是美國早而種下entrepreneur 的種子,大家比較習慣reach out 學習。也許中國因為激烈競爭,資源稀少,在這環境下培養出力爭上進的性格。反觀香港,是不是我們的社會已經富庶,大學生因此而養尊處優,缺少了三文魚掙扎求存的那種拼勁?

有趣的是,工作了幾年,我發覺越來越多朋友,開始明白networking的重要性,亦見到更多朋友開始會約陌生人/陌生人介紹的陌生人討教聊天。我們是否後知後覺了一點?若果當年早些知道,早些開始,會否有幫助?香港會否因此而多了一些出色的創業家?

我最後悔在大學沒有做的一件事,就是mentorship。當時的我,又天真又傻。我認為自己是靠實力的,不用靠甚麼關係,不用靠去認識甚麼人,去學習甚麼。回頭看,這叫做夜郎自大。我沒有意識到,其實懂得做effective networking,也是實力的一種,甚至比硬知識、軟知識等等更為有用。

若果以香港大學生的聰明才智,加上美國大學生的networking學習態度,這豈不兩全其美,天下無敵?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2064的香港-廣東話篇>

「香港統計處今日發表最新一份人口普查報告,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居港人數首次超過粵語,達五百五十萬人,佔全港人口約為55%。另外,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每天的日常語言為普通話,廣東話僅為次要。有學者擔心廣東話的地位在香港日漸式微

2064年。旺角花園餐廳。六點半新聞。在這變化快於一切的社會裏,花園餐廳是我的一片淨土。這是少數僅存侍應會講廣東話、電視會播廣東話新聞、招牌寫著「花園餐廳」而不是「花园餐厅」的餐廳。真正五十年不變的,是1號餐T-bone 牛扒的大小,和那黑椒汁的味道。

少年時,在花園街打完壁球,一班巴打會聚腳於花園餐廳,談天說地。有段時間,中港融合的話題講到㷫合合(btw,我懷疑現在還有沒有人會寫這三個字),甚麼自由行,搶資源,蝗蟲,中港矛盾隨之炒起,本土意識抬頭,中港你我,壁壘分明。

我還記得我當時如是說:香港在幾十年後,就會如上海或廣州一樣。這兩個大都會,一開始也是以本地人為主。隨著大量外地人不斷湧入,本土亦少不免有排斥情緒,但最終人口越溝越淡。正如上海,兩千萬人口中,一半本地人,一半外地人,會說流利上海話的買少見少。廣州也差不多,雖然大多仍會說廣東話,但亦幾乎全民皆會普通話。是的,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們希望保留原有語言、文化、習俗,但時而勢易,這似乎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想不到當年的想法,後來一一應驗。

「喂,杜中,諗乜野諗到出晒神?」侍廳阿Ben問。阿Ben是其中一個難得會講廣東話的伙記,幾十年老朋友。

「無呀,懷緬下過去姐。係啦,我都係時候埋單,要去剪頭髮。」

「你知唔知街口阿Barry間舖執左啦?依家全旺角得番阿Ken個間係識講廣東話。」

「全香港越來越多舖頭都係普通話only,講廣東話的舖頭真係買少見少」

「唔好講啦,你知唔知上次我睇到一個招聘廣告,上面寫著“会说粤语优先聘用”。撞鬼,依家識講廣東話變成asset。當年係掉返轉架嘛,識講普通話既話,見工有優勢。」

「我講件仲搞笑既事俾你知:早前我個孫突然走來問我,話爺爺,你可不可以教我說粵語?我心裏暗爽,估唔到個豆丁咁有心學廣東話。後來發現,原來佢係想見人口普查既暑假工,因為上面有一行問識唔識講廣東話,識既話基本會請。」

「想當年,人口普查張form問既問題係你識唔識講潮州話、客家話、福建話呢D方言。估唔到今時今日,係香港地,廣東話竟然變左方言。」

「其實自從2030年後,政府推出全民普通話教育,學生係上堂時候用普通話,就估到有今日。慢慢大家都會習慣平時講普通話,而廣東話呢,就變左我地呢D老野既語言,社會的集體回憶。」

「仲有呀,2030年後咪好似多左幾個普通話電視台,乜鬼香港衛視,CCTV19,連無線都加左個個普通話台。你諗下,學校又普通話,屋企又普通話。」

「唔止添呀,街上面一樣都係普通話。來香港定居既,越來越多人唔學點識廣東話,久而久之,成個講普通話既population 就大到不可逆轉。」

「語言呢家野就係咁得意。個時D𡃁仔返到屋企都寧願用普通話同父母講野,父母當然會就佢地,搞到依家我個孫基本上唔識講廣東話。講多件事你知,我孫仔上次真係唔知好嬲定好笑。」

「咩事?」

「佢個次係學校學左首《燕詩》,返到屋企好興奮,想念俾我地聽。當佢讀到最後幾句『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年父母念,今日爾應知』我真係load 唔到,呢幾句說話我好鍾意,但我從來都只係用廣東話loop 呢幾句,完全無試過用普通話既角度去諗呢首詩,聽完只係覺得用普通話讀詩,感覺真係好突兀。」

「哈哈,係囉,詩詞歌賦用普通話讀,真係唔ok囉。但係隨著我地呢批老野都byebye 之後,估計將來都未必有人識點用廣東話讀燕詩。」

「真係好彩仲有你,我D朋友走既走,移民既移民,無你真係唔知仲邊到用廣東話吹水。好似Ryan咁,佢去左加拿大,依家幾逍遙快活。佢個次先搞笑,佢問我知唔知依家邊度『最香港』?」

「吓,咪香港囉?」

「我都係咁講,佢話no,依家『最香港』既地方係加拿大既Richmond,三藩市的唐人街,同Melbourne既唐人街,香港頂晒籠排第四。」

「有見地...唔講啦,我真係要走啦。今晚仲要參加『我係本土香港人』的event。」

「咩event?

「你唔知咩?政府剛剛出左一份新既諮詢文件,建議香港逐步廢除繁體字,十年後完成


(注:本文乃作者白日夢之作,文中數據純粹猜測,並無事實根據,切忌認真)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一個普通香港人的觀察:為何中港矛盾搞成這樣?

今天大陸朋友問我,小童便溺事件弄得這麼大,中港矛盾是否很嚴重,香港人是否對大陸人有敵意?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八十後香港人,由於工作和讀書關係,有不少大陸朋友。類似的問題被問過不下十次,我決定以此文統一回答。

本文並不針對這次單一事件,而是旨在探討究竟中港矛盾為何會醞釀到今天這地步? 我希望提供一個香港人的角度,讓我的大陸朋友們知道我們是怎麼想的。畢竟針鋒相對的謾駡無補於事,平心靜氣了解問題根源,有助化解雙方戾氣、溝通、和解決問題。

[慎入:這是一篇認真、較長篇的文章]

先描述我對現況的理解。

六個字:「我睇你唔順超」(我看你不順眼),也就是說香港人看大陸人不太順眼,而這種情緒正在醞釀發酵。我聽過香港朋友說,大陸人問路好幾次都無人理會,只有她出手相助;我見過大陸人拖行李箱出現在港鐵會被旁人白眼;遇上大陸人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有人動不動便拍照拍片甚至指罵;一些朋友在Facebook上會用較為不友善的言詞形容强國人的行為。現在的確存在一個壁壘分明、「你」「我」分明的情況,而「我」(香港人),是不太喜歡「你」(大陸人)的。

順帶一提,「强國人」是近年在本地極速冒起的新詞,報章、社交媒體都喜用此字,泛指所有大陸人。不知此詞本來是否中性,反正用到現在,「强國人」一詞更多是貶義。不少朋友也會以强國人怎樣怎樣,來形容他們的所見所聞。

究竟有這種「我睇你唔順超」想法的香港人有多少?是多數還是少數?以我皮毛的觀察和估算,這群人不是少數,也未必是主流,但肯定有一定人數。香港的蘋果日報平均讀者約有一百五十萬,若果你假設一半以上的讀者有此想法,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團體。那其餘大多數的香港人怎麼想?我會說,一般市民要不漠不關心,覺得跟我無關;要不或多或少帶點反大陸人情緒,而這由接二連三的不文明事件和傳媒報導影響。

我最驚訝的是,這群人中不乏高學歷、高收入人士。例如我身邊有不少年薪數十萬、百萬級人士支持「請大陸人六月一日後不要再來香港」的動議。以前看過蔡子強一篇文章提到一個想法:「我們不應以種類分人,世界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說白了,我認為上述那群香港人,有一種「一竹篙打一船人」的想法,由於接二連三看到關於大陸遊客不文明的新聞、日常生活中體會到大陸遊客來港帶來的影響,於是萌生一起「大陸遊客=壞遊客」想法。若果我跟他們討論,理智上他們是認同我的觀點的,但此時此刻,街上小便啊!呵屎呀!弄髒地鐵啊!這些具有話題性、有實在形象的符號,容易讓他們的情緒蓋過理智,尤其基數大,即使害群之馬比例不多,absolute number 也顯得甚多,大家親身體會經歷時常有之。需知道你在街上真的看到一個小孩脫褲子然後大小二便,這親眼相見的震撼力,比文字報導讀到的大得多,即使那是個別事件。於是大家一聽到大陸人、强國人之詞時,便神經反射式戲謔他們如何不文明。

以上是我理解中港矛盾的現況。現在說一說我認為今天的中港矛盾的四大根因:
1. 文化差異
2. 資源爭奪
3. 歷史上角色的轉變
4. 「中共即大陸,大陸即中共」

1. 文化差異

這是最表面、最容易牽動情緒的原因,因為看得見、觸得到。最表面如:小便大便、在地鐵進食、蹲在地上、隨處吐痰、不排隊、甚至穿著較土要數大陸遊客在港不文明事件,不少人如數家珍。

另外是恩主心態。騰訊早前有一文提過,有些大陸人來港消費時自覺是「恩主」:我來花錢給你使,你理應好好服務我。於是他們消費時要求多,態度囂張,甚至會說「大陸可以這樣做,香港為甚麼不可以」之類的說話。用四個字總結:頤指氣使。

還有語言。有些大陸人有一種邏輯:就是因為香港是中國的地方,所以香港也理所當然要懂得說普通話。這正是香港作為特區與大陸其中一不同之處。首先,香港的基本法保証香港至少五十年不變,以往的生活以廣東話為主,今後至少至2047都應仍以此為主。而且,普通話並不是香港的日常生活語言。香港絕大多數居民均以廣東話為口語,老一輩的人(如四十歲以上),沒有經正統訓練學過普通話,會說的普通話都是自學回來。年青一點的,學校有開始教普通話,不過以我為例,當時中學一星期只有一節普通話課,相比英文課一周十節,實在甚少。所以其實在香港會說普通話的,不是主流。當然,因為文化經濟等原因,不少香港人現在都能說一點普通話了。遊客可以合理期望旅遊相關設施的人員會說普通話,但遊客若要求當地市民也需以普通話溝通實在說不通。入鄉隨俗,到了別人的地方,以別人的當地語言溝通,合情合理。難道大陸人去新加坡也要求人家跟你說普通話?人家會說是bonus,人家不說卻不是問題。

我跟大陸朋友討論過,他們也同意,來港的遊客文化水平參差,有的教育水平高,有的教育水平。以上的不文明行為若果在上海、北京發生,他們的本地人相信也會氣得跳起來。

你說,難道香港人就一點不文明的行為都沒有?我認為,絕對不是。只是說,發生機率可能更低,而且大家會較有意識確保自己盡量不影響別人。這是由於香港人教育水平普遍較高,也因為較長時間的沉澱,社會規範行之有效。例如我聽說八九十年代隨地吐痰問題嚴重,港英政府當時引入「清潔龍」的市容整潔運動,繼續多年嚴厲執法和教育,現在街上若果有痰的話,大家還是會自動自覺去廁所或用紙巾處理。

這文化差異的理由,不少香港人都能隨口說出。那為甚麼便溺事件突然會被放大?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先前提及基數大增,大陸來港旅客因自由行近年極速增加。大基數之下,出現不文明的事就多了。二是兼之智能手機的興起讓人人可做「糾察隊隊員」,遇有事件,拍照拍片後第一時間在網絡極速傳播,於是不文明事件感覺上天天都在發生一樣,就在我們左右。

2. 資源爭奪

爆發點大概是三四年前的雙非搶床位風波。

大陸的一孩政策,讓希望生第二胎的父母不少選擇到香港生育。當然,香港身份證有其他吸引力:香港經濟較發達,教育、醫療、福利有一定水平,國際化程度高,他日孩子要到外國讀書,也是個不錯的跳板;Passport 更好用,免簽更多

在這背景下,雙非父母出現爆發式增長,由2002/3年佔大約兩三成,到2011/12佔七八成。意思是說,在香港出生的十個嬰兒裏,有七八個嬰兒的父母都不是香港人。最後供過於求,床位緊張,本地媽媽搶床位難過登天...相關新聞相信大家必有所聞

奶粉亦是類似情況。自從內地奶粉發現三聚青氨後,內地媽媽對大陸的奶粉安全失去信心,紛紛用行動證明有能力的媽媽瘋狂購買進口奶粉,日本、紐西蘭遠至美加都有狂掃奶粉的情況,近水樓台的香港當然不能倖免。「奶粉荒」切實地影響香港人生活,媽媽又著急了,天天見著水貨客一車一車把幾十箱奶粉運往內地,又如何可按捺不遷怒內地人呢?

除了床位、奶粉,各類日用品如洗頭水、金莎朱古力、益力多都給看上了。大家只要搜索一下「光復上水」,看看圖片便知資源被略奪的情況有多嚴重。(編按:上水仍最近羅湖的區域之一,水貨客均集中在那運貨到大陸)

等等,你會問,為何我會說資源被略奪?這不是做生意嗎,我願付錢,你願賣貨,商機而己。無錯,對於商人而言,這固然是龐大商機;但對於普眾大眾來說,他們看到的是我在香港藥房越來越難買奶粉,我在香港買的日用品價格被扯高,怒吼著你為何影響我的日常生活?

資源的問題在於雙方體積實在差天共地,大陸的體積與香港比,實在大太多了,是此一旦任何消費趨勢形成,均對香港造成較大衝擊。一個本來供應七百萬人的資源,突然之間要開放給以千萬、以億計的人口,如何吃得消? 供過於求,價格上升,經濟運作不悖之論也。

資源略奪,除了有形的商品,還有無形的空間。上海的朋友上年底來港,見面時跟我說,海港城現在她實在逛不下去了,幾年前她去的時候還頗為喜歡,但到了今天,作為遊客的她,也受不了那絡繹不絕的人流,實在太擠逼了。

除了海港城,地鐵也成為重災區,尤其當大陸遊客都愛拖著行李走,佔地鐵的空間就更多了。上下班的繁忙時間,大家自然不喜歡見到等車等到傻仔的情況況。

旺角、尖沙咀、銅鑼灣被大陸遊客攻陷的說法不脛而走。大家會說,有時覺得在那些地方聽到講普通話的比講廣東話的還多。這幾個本來是香港人假日購物消費的地方,香港人覺得被搶走了。不只是因為人多,還有因為不少我們喜愛的、懷舊的本土小店被逼遷。君不見銅鑼灣羅素街(即時代廣場出面)金舖錶舖手袋舖化妝店品林立,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有錢的大陸人可以更方便購買奢侈品免稅品。在商言商,這無可厚非,但把食雲吞麵的南記、食牛肉粥的何洪記等統統迫走,得益的又不是住在那區或到那區消費的居民,大家又是空憤怒。這件事上,原則上跟大陸人無關的,因為不是他們叫莎莎到那處開店,但大家會想,這說到底是因為大量大陸遊客湧入,所以跟大陸人間接有關。

3. 歷史上角色的轉變

你說香港人相對於大陸人是否有一種優越感,我從不否認。

你說優越感正在一點一點流失,香港人有所焦慮,我也會認同。

這邊廂,我們角色往下爬。那邊廂,大陸極速上位,兩者冷冷的映襯著。

那天我跟媽媽說,見到樓盤廣告說中山房價便宜,尤其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到中山將更方便,可以考慮。媽媽驚訝了一下,然後跟我說,那不行啊,大陸跟香港那可以比?

我們認為香港較文明、有文化、街道較乾淨,有摩登的高樓大廈,有便捷的地鐵和交通工具,市民有基本的教育程度,是一個國際大城市,等等等等

我們認為大陸較落後、沒文化,房屋較簡陋殘舊,街上骯髒,大家隨處吐痰,好多人比較窮,生活沒有香港方便,食野沒有香港這麼好,交通沒有香港發達,沒有幾棟高樓大廈,等等等等

以上想法,我不知有多少香港人認同,至少我媽媽會這樣想。我媽媽在香港出生,教育程度不高,只去過廣東省幾個大陸城市,在將近六十年的人生中,她返大陸的經驗大概十餘次,大部份是去深圳揼骨。

我大膽地想,不少香港人其實沒怎樣去過大陸。有以上想法的人,可能維數不少。大陸到底是怎樣?一切全憑報紙電視朋友之言。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便如此相信了。

大學時候上馬傑偉的課,當中提到羅湖就像一個心理關口:其實深圳與香港之隔只是一條幾百米的深圳河,但那心理上的鴻溝,就如我媽上述之言的大:兩地怎可能比,香港明顯比大陸好得多啊

然而,有返大陸的人都知道,大陸開始轉變,而且變化極快。「極快」二字,實在不足以表達那快速有多極至。幾年前的深圳的海洋城,還是一遍爛地,現在是繁華商業區。十多年前的上海浦東也是爛地,現在外灘附近與中環的繁華璀璨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給鬼佬講述中國的變化時,我們都很喜歡用"Before and after"的方式,左邊一張某中國城市的照片,右邊一張2014年的照片,個個都看得目定口呆。而這轉變中的"某城市",在中國可以隨手拈來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城市)

大陸的快速轉變如何影響香港?看看人民幣對港幣的匯價走勢便一清二楚。二千年初期,香港人都喜歡喜吱吱的上深圳揼骨飲茶,那時還是一百港幣對一百二十、三十人民幣,覺得上大陸消費甚麼都便宜。我那時還小,上大陸最多是去深圳少年宮書城,也感受到大陸浩瀭的書海是多麼的廉價(當然紙質、排版也較差)。那時候,香港人相對大陸人,是否有一種上去當皇帝(或者大爺)的享受心態?

然而,在短短幾年,大家都親身體會港幣貶值之快,港幣由比人民幣大,到比人民幣少,大爺心態不再,深圳物價上漲,消費變得不再便宜。現在說的,不是香港人去深圳買野,而是深汌廣州的人來香港買餸、買日用品。

如果我要用一個比喻,這好像你本身在辦公室裏是主管,級別比你的下屬高,想不到你的下屬一朝發達,突然變成你的主管,而且那主管甚囂塵上,你的感覺會有點不是味兒。

而且,我要再三强調,這轉變是來得極快,心態也許還來不及調整。

4. 「中共即大陸,大陸即中共」

香港人對六四的情意結,對中國維權人士被逮捕...中國政制當今的問題,罄竹難書。不少香港人將國與黨劃上等號,既然不喜歡那黨,自然也不喜歡那國的人民。愛屋及烏,反之亦然。

更不幸的是,大陸的意識形態似乎逐漸影響香港;香港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等在回歸後受到實質影響。聊舉幾件事:
- 麗港城黑影事件以往在香港穿任何T-shirt都是你自己的自由,那天卻因為國家領導人到訪,市民被強行扯走,這以往從未發生過。
- 成報改稿事件新聞評論員的撰文,在交稿後給編輯改得面目全非,批評政權的變成讚美,這對作者不尊重之餘,也看出來自我審查的意識形態,不希望刊登一些影響國家的言論。
此等例子,最近幾年多如繁星。

作為香港人的我實在心痛,這些我們堅守的價值、我們的立身之本被侵蝕。然而,我知道黨與人民還是分開的兩回事,但其他人是否這樣想,會否將對黨的不滿影射到人民和遊客身上,這絕對有可能。

* * * 

我知道我要說服我的一些香港朋友,不要再以不友善態度看待大陸人,有點難度,畢竟幾年累積下來,已開始有點根深蒂固。我只希望,香港人可以包容一點,不是說我們要縱容不文明行為,而是在發生之時,或發生之前,帶點惻隱之心,嘗試易地而處,以幫助別人、解決事情的心態出發。畢竟冤冤相報何時了?

對於大陸朋友們,希望到港旅遊時可以入鄉隨俗,平時也多了解香港文化和想法,遇有不懂之處時多發問,畢竟我相信大多香港人還是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但願矛盾不是日益加劇,而是逐步化解。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2048」遊戲攻略技巧--慎入!

前言

玩了2048近一周,最終拼出了8192。拼出8192時絕對不是運氣或僥倖,自覺已經參透了這遊戲的關鍵,要再拼上16384 或以上只是時間問題。


不少朋友最近都在沉迷這個遊戲,於是我便打算分享我領悟到的技巧,與各位切磋切磋。注意:這篇文章有可能是一篇game spoiler,若果閣下希望自行深研,請慎讀。

本攻略分開兩部份:
1. 意識篇:不同數字的方塊應該如何排列?
2. 移動篇:移動方塊時應注意甚麼?有甚麼技巧可以避免死亡?

意識篇

當然,你可以毫無目的地把方塊合并,在合成256512之前,你都應該不會死亡,但這樣難以完成2048。正如consultant powerpoint slides 一樣,我們需要output-driven,需要先有一幅big picture,知道理想的目標狀態是長甚麼樣子,知道到達目標的路徑,才可次次成功。

具体技巧:

  • 堅守角落:在任何時候,數字最大的方塊都應該保持在角落位置(Corner)。若果不慎移出,必須盡快歸回角落。
  • 順序排列:不同大小的數字需要順序排列,最簡單的排列方式是由左至右,如下圖所示。(但其實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或反過來,或一條蛇型都可,只是數字是順序連在一起)



  •  三角排列:將方塊歸在左面和下面,不同大小數字散射出去,如下圖示

  • 層層分解:要合成2048,最理想的狀態是左下角一個1024,然後右邊512,256,128...
  • 明確路徑:有1024之後,你要努力合成一個512;有512之後,要努力會合成一個256
  • 集中火力:同一時間只拼一個數。例如你要拼256,就集中火力不斷合成把24,然合成8,16,32,然後8,16,32再合成64,128...。換句話說,不要左合一個32,右合一個64,上合一個16
  • 堅持順序:盡量別讓不同大小的數字「不順序排例」,例如出現16,64,32這種情況(理想情況是16,32,64;或64,32,16)
  •  孤二無援:別讓新生24壓住,一定要移動方塊,讓兩個新生2拼在一起合成4,這個方法可以更有效避免快速死亡。

移動篇

明白你每一步要達到甚麼效果,最終的picture是長甚麼樣子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移動方塊,才能達到目標。

具体技巧:
  • 左右移動:大部份時間只左右移動,若左右已無法再合并,才使用向下移動。如非真正必要(左右下都無法合并),才使用向上移動。
  • 快速移動: 你希望大的數字都歸在同一邊(假設是左邊),但當你一向右移動,新生的24便會在左邊出現,這時數字便難以由左至右順序起來。如果避免24出現在左邊呢?其實你只要先右後左,兩次移動緊接連著,你便會見到奇妙的效果:兩個新生的數字同時出現在右邊。請注意,移動的速度必須足夠快(用手指左掃後立即快速右掃)
  • 這是本遊戲裡最重要的一個技巧,這技巧舉足輕重,因為可以將所有大數字歸一邊,而新生的小數字歸另一邊,可說是成功關鍵。(題外話,不知道這是否本遊戲的Bug trick)
明白這兩個方法後,你可以試以下技巧:
1. 開局時,不斷向左掃。
2. 掃到無法再合并時,向下掃,合并一下。
3. 繼續第一步和第二步。直至當已經形成半三角時(即下面一整行已填,有四個方塊),使用快速移動,先右後左

使用這三步,將輕鬆幫你合到256512。到512之後,你開始要小心翼翼、層層分解、避免犯錯,便可到1024,2048

後話

玩了這個遊戲近一周,一開始也覺得這遊戲有不少運氣成份。但其實運氣成份真的佔比不重,頂多是你方塊快滿時,它出的是4或是2可能會決定你game game over。但明白以上道理後,每次基本上玩到2048都不是問題,更多是你要小心不要犯錯。若果不犯錯,基本上就是時間的問題(要有耐性慢慢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