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老闆:別讓hypothesis閉上聆聽的耳朵

我是一opinionated 的人?! 這是一次我跟同事做feedback時,同事給我的comment。令我驚訝的是,這跟我看自己很不一樣。

--upward feedback 開始--

Consulting 很強調coaching,而coaching 的精髓之一是給feedback,於是我每兩三周會跟同事進行一次約30分鐘的交流。而我每次都強調這是一個雙向溝通,不只是我給feedback,同事也要告訴我那裡做得好,那裡可以改進。

這次的30分鐘裏,同事說了很多,但就opinionated這字不知怎的,揮之不去,特別sticky總覺得有點怪怪的,跟自己看自己有點不同。也許條件反射覺得這字偏貶義,相等於固執、堅持己見、不聽別人想法。

其實這字含義不壞,同事是想說我對很多事情有清晰的想法。令我出現cognitive dissonance的是,我覺得我以前並不是特別有想法的人。

例子有:我喜歡的事情有一大堆,就沒有特別喜歡,為之瘋狂的。我大學選科,是以排除法排除不特別喜歡的,再挑剩下的科目。我在小組討論時,是喜歡先聽完所有人講,再作總結。

是甚麼時候我變得opinionated 呢?如何發生的呢?

在收到這個comment後,我觀察了自己一陣子。我發現每開完一個會,我確實會快速總結形成想法。不只是對事情,有時見微知著,觀察與會者的舉手投足後,我也會對人形成我的看法。

--原來是假設先行(hypothesis driven approach""--

後來再想想,終於發現是consulting的訓練造成的,那個我們行內叫hypothesis driven approach的東東 (假設先行)

Consulting一般項目時間短,兼之研究範圍廣,這行業教我們必須focused,抓大放小。所謂hypothesis driven 就是想清楚今天影響項目結論最重要的問題是甚麼,我們對問題的初步看法是甚麼(大膽假設)然後全力找相關資料(小心求證)。

以手機行業為例,國內很多公司想學蘋果。一般人做研究,他可能會以research-analysis-presentation 三部曲進行,將蘋果的方方面面翻箱倒櫃,如研發、生產、marketing、財務、HR都摸一遍,俗稱「煮大海」(boil the ocean)

Consulting在這三部曲前多加一步,變成hypothesis-research-analysis-presentation 四部曲。我們會問:
- 今天蘋果是不是甚麼都棒,哪些方面大家該學?
- 即便他x y 方面很棒,你是不是可以學得來?

然後在這些關鍵問題上,consultants 會快速形成觀點:「應該focus 在學蘋果的研發,尤其是工業設計,因為它手機硬件為人讚頌,而且可學」

或曰:我甚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如何形成這些觀點?答曰:問專家、靠common sense 或者自己狂閱讀,努力幾天內成為紙上專家。

或曰:如何確認這是重要方向?答曰:跟老闆check,跟客戶過。

無錯,是Hypothesis driven approach 讓我變得快速形成想法,變得opinionated。但這方法有個盲點:有些人形成了hypothesis 之後,只會努力去prove它,甚至只挑選有利材料,務求讓它看起來成立。

--Hypothesis 是可以被推翻的,關鍵是不能忘了聆聽--

然而,Hypothesis 之所以叫hypothesis,就是因為它不是定論,它是需要被驗證,它是可以改變的。

老闆最為人詬病的是「不聆聽」,有自己的想法之後,就堅定不移。(是的,你終於看到正題了)

目前的台灣老闆在開case team meeting 的時候,老闆和我就一個話題,在話筒上同時搶話,他讓我先說。原因是一句挺impress 我的說話:這個call應該讓team 多說話,我不重要

這做法於我看來是極正確的。老闆一星期裏可能只有數個小時在project 上,知道最清楚的是天天苦幹的consultant 們。

不是因為老闆無能,無自己看法,於是老闆認為要「集大家之大成」,比發表自己意見更有助解決問題

不易做的,太多很多老闆ego 膨脹,自認聰明,然後一個小時的call 中,繆繆而談

我慶幸我還有一雙聆聽的耳朵(不是我自己說的,是teammates 給我的upward feedback :p


小學教育電視有一句說話我一直記住:別太快下定論。有自己的看法很重要,但過程中要聆聽,要iterative,要refine,別閉上自己的耳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