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三体

獲得文學界諾貝爾的雨果獎,外面很多聲音媲美他為科幻界的金庸,劉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確實開拓了我的宇宙觀。

裏面提出了很多對我來說嶄新的觀點。這些觀點,由於思想局限性,窮我自己一生,都不會想到出來的。(注意:內含少量劇透)

我從來都不是科幻迷,對於宇宙,只是小時候puppy love式的與網友探討過「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課題」。我看星星,是欣賞他的美,而不像天文迷般欣賞造物主的匠心。

第一次,我這麼深入的看一部科幻小說。腦袋中浮現Interstellar 般的畫面,一幕又一幕。

從前我的一切叫地球。看罷此書,宇宙觀不其然取代了地球觀,從此看東西不一樣。當地球觀進化到宇宙觀時,冥王星在太陽系的生活中,就如南極洲在地球一樣。看完三体,似乎再也沒法否定這個宇宙存在外星文明…

情節上,我覺得還沒有到金庸的水平,中間某些章節略嫌拖泥帶水。但硬功夫搭救,一堆又一堆物理學專有名詞,加上對未來世界的細緻描述,開啟科學精神和想像力之門。

例如冬眠技術在我有生之年會發生嗎?一個充滿著信息屏幕的世界,會在這世紀出現嗎?

情節上幾次曲折,從頂峰打到谷底,亦令人印象深刻。當地球人類以為自己正在走在正確的路上,結果往往出人意表,最後不堪一擊。那是因為以當今之理論預測,永遠跳不出未來的局限…

那麼,我們還要預測嗎?

光速這名詞反覆出現,似乎是宇宙學基本中的基本,當中涉及太多太多的理論我都沒法理解,甚麼把光速減慢,或者扭曲空間等,只知其結果而不知其原理。

還有維度的討論:二維、三維、四維到十幾維。

在四維透視三維的一切,能夠看到無限細節,而且有穿透力,可以連人的心臟都輕易取出來,這情景難以想像。

四維已經難以想像。那十維是一個甚麼狀態?十維中,時間可以超過一維。二維的時間,意味著你可以同一時間作出無限行動,這又是超出想像的概念。

從三維degrade 到二維,把人都畫在畫中,Inside Out倒是提供了一些影像參考。

裏面對人類出現危機後的反應,倒不是印象很深。劉慈欣好像有嘗試營造「攻心計」的情節,但對人物的心理描寫還是沒有日本作家厲害…

三本書,加埋一千多頁。我由5月讀到10月。文字沒有特別艱深,但理論比較艱深。若果如我一樣,從來沒有看過科幻書,這本書確實可以把你帶到另一個高度。

最後說些三体之外的逸事。在書店買了<三体>第一和第二集之後,才突然醒起可以到圖書館借,畢竟這是2006年的著作。上次閱讀三分鐘神射手又是買了一本才頓悉香港有很好的圖書館啊…

P.S. 在去墨爾本的旅程趕得切了結,於是可以開展馮唐的《不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