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一間startup的十一種死法:關於UE和CAC

作為這3年來在一間已倒閉的獨角獸,和一間準獨角獸打滾的從業者,睇前PayPal COO 寫呢篇<BlitzFail: How Not to Go Off the Rails>,睇到我鎚鎚入心,句句到肉。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筆記:

1.     Unit Economics (單位經濟)

一個客戶用$100 買一件貨,公司賣出這件貨一共是花多少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因此公司賺多少錢(不算固定成本)?這就是單位經濟的核心。

所有企業,最終都要UE為正。UE未正的,大家要看到UE有正的可能。這就是投資人要求的「盈利確定性」(說一句看似tautology的廢話:最有盈利確定性的公司就是有盈利的公司)

舉例:英語流利說,上市時市值3億美元,在201911月,公司出業績報告,收入增長接近3倍,之後幾日股價卻跌至新低,跌破1億美元。為甚麼?

主要原因是獲客成本(CAC)高企:獲客成本仍佔收入80%。還未算上老師成本、研發/運營/管理成本,加上LTVLifeTime Value)短,在成人口語練習上,很多人衝動購買後學不下去,就沒有續費。因此,賣一單蝕一單,盈利遙遙無期。

對於一間startup來說,虧錢不是問題,因為投入和產出總有時間差。關鍵是UE不能虧。

舉例:瑞幸咖啡,十八個月狂奔上市,極速開幾千間舖,至目前已經虧了十億人民幣以上。但估價從2019年上市的US$20/share,至現在US$37/share

為甚麼二級市場青睞瑞幸?因為帳算得過來,瑞幸開舖的方法相比星巴克,省了不少錢,具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s://tech.sina.com.cn/i/2019-07-23/doc-ihytcerm5688834.shtml

很多UE未為正的startup,出去路演都會跟投資人說:等我雄霸市場時,規模效應自然會讓成本降低,從而擠出盈利。你說最終沒有達到,繼而公司倒閉,是創始人的謊言,還是投資人的失誤,誰知道?

Quote: Startups rationalize margin problems as something they can fix later. After al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find product-market fit, then beat the competition. Profits can be optimized after winning the market. This is generally true — provided there are profits to be optimized. The sudden realization that there might not be any can cause a BlitzFail, even on the eve of IPO.

2.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 獲客成本)

Startup經常提到天花板的概念:到底某一種產品形態,到了終極階段,可以有多少用戶?所謂終極階段,就是全行業的用戶都知道你的產品,被吸引的會去用,不感興趣自然不用。比如在中國,K-12市場就一共有1.6億的用戶,這個total market size基本上就是人口基數決定。

其實,在到達終極天花板之前,大部分公司都會先碰到流量天花板。公司讓用戶知道其產品,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告訴用戶,比如廣告、服務號文章、應用商店搜索等,這些就是渠道,也可以泛稱為流量渠道和獲客渠道。

用另一個方式來理解渠道,我們看一下保險或者傳銷這類行業。一個保險經紀的獲客渠道不外乎身邊的親朋戚友,這個親朋戚友的流量天花板,少則十來個,多則幾十上百個。但還是有用完的一天。於是,保險常用的做法,就是讓每一個leads(銷售線索)來介紹至少兩個朋友,這樣才有可能突破親朋戚友的天花板。但大家都知道這些 friends of friends 是更難轉化的,因為他們本來不認識這個經紀,所以這個經紀要花更多時間/錢在friends of friends 上,也就是一般情況下,獲客成本,是隨著你的核心圈子越往外擴張,越貴。

很多startup一開始能夠起來,多少都因為founder 有些親朋戚友,也就是啓動的人脈資源,一旦用完,就會遇到增長瓶頸。這時候就看founder能否找到渠道2渠道2用光,就渠道3,4,5...而渠道越拓,大概率越貴(除非很厲害的找到流量窪地)

實際上,一個startup並不是渠道1,2,3,4 這樣線性一個一個開發,通常是漁翁撒網,然後看看哪裏有反應(能獲客,而且成本可控),就加大該渠道的投放。而互聯網渠道投放的好處是,能夠獲得即時反饋。

技術上,看一間公司的CAC時,一定要de-average,因為不同渠道的獲客成本差距可以很大。而且要判斷比較大的渠道是不是走到盡頭,公司是否有能力拓展新的獲客渠道,新的獲客渠道成本又大概是多少。

Quote: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economic to spend much more than first year’s revenue on CAC. Another rule of thumb is that LTV (the lifetime value of a customer) should be at least 3X CAC.


---

原文:https://medium.com/craft-ventures/blitzfail-how-not-to-go-off-the-rails-24ccaf92c4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