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嘆息橋》:十年難得一見的港劇創新

毫不誇張,繼2011年的《天與地》之後,十年後,我終於遇見了似樣的港劇:《嘆息橋》。

 

這十年有過一些上乘的劇集,例如《導火新聞線》、《選戰》、《來生不做香港人》、《使徒行者》等,甚至是小品一點像《不懂撒嬌的女人》、《致命復活》,但沒有一套有《嘆息橋》或者《天與地》這樣,有劃時代意義的。

 

在香港這個「主張家庭和諧、香港人壓力大要放鬆、做人最緊要開心」的主旋律下,《天與地》打破了固定思維,以食人事件作為背景探討人性的黑暗以及相對敏感的自由民主等政治概念,「This city is dying」和「真正的和諧不是只有一種聲音,而是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聲音但仍能共處」這兩句經典對白透著強烈的時代特色。

 

這套劇留了一個火種,讓以後的人知道2010-11是怎樣的。正如九十後可以通過《大時代》窺探90年代炒股炒燶跳樓的事,二零後可能同樣只能透過像《天與地》這種劇,更多了解2008-2020之間發生的事。

 

***

 

十年後,《嘆息橋》發生的時代背景已經截然不同。

 

有人睇過《法證先鋒IV》或者《陀槍師姐IV》嗎?好不幸地,我睇左法證。這是港劇迅速沒落的十年,以TVB為首,可以說十年沒有進步也沒有退步,公式化、套路式的編劇和拍攝手法一如以往。啊,不是,我覺得編劇是比以前更低能。本身TVB的劇集的資料搜集就非常不認真,近年出現的很多橋段可以直接用弱智來形容。

 

二零一三前後,香港電視係將軍澳起左個廠,整左幾套尚算高質的劇集。結果?說好的免費牌照沒有兌現,十幾億的投資好似玩泥沙就乜荒廢左。

 

簡單來說,港劇已經成為夕陽。點解我地會睇法證?唔係因為好睇,係因為夠傻夠無聊夠懷舊。

 

係咁既日子,仲花精力在港劇上創新?沒病呀嘛?

 

而《嘆息橋》做到了。在正在沉淪的城市中,有人嘗試挽救,而且做得很漂亮。



***



《嘆息橋》有六個主角三條線,故事其實頗為平凡。不平凡的是它如何說故事。無論在電視劇的拍攝手法,或敍事手法上,都極為震撼。絕對可以說開創了港劇先河。

用豆瓣高汁評論來說:拍攝手法稱得上為日後教科書式的參考。

對稱、定鏡、三分一畫面、低角度鏡頭顯示卑微、高瞰鏡頭顯示壓迫。

 

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是牆和其他阻隔物的使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中,隔著那無形的牆,被劇組拍了出來。各種符號的運用把角色的情緒具象化,表現力比對白和表情都更勝一籌,令人躲無可躲。

 

無言,但有聲。

 

敍事手法就更令人難忘。同一個故事,每一集以一個主角的視角敍述,兩個主角的記憶偏差,給我很大的啓發。譬如同一餐飯,第二日男女主角可能記得的片段、說過的說話、語氣,以及當時的心情,對餐飯和人的評價,可以大相逕庭。

 

大家有睇過《黑鏡》嗎?裹面有一集叫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講述一個可以視頻記錄事件的隱形眼鏡。如果夫妻對於事實有爭執,大家可以調動歷史片段一齊睇下究竟真相如何,孰對孰錯。

 

呢集係我既favorite,我就係覺得明明好多時我都無記錯?但點解大家係同一個空間經歷同一件事,感覺和記憶可以咁唔同?

 

《嘆息橋》解惑了。就係咁唔同。係醫院探病,Joyce可以覺得係Ken坐著乜都唔做,唔罵唔得,感覺不開心。Ken的記憶卻是他主動做一切,而且善解人意,Joyce是快樂的。

 

沒有所謂的真相,只有大家看到和記得的真相(Perceived reality)

 

《嘆息橋》在平凡的故事裏,用十五集告訴了我。我們都選擇我們想相信的,我們都活在我們自我的世界裏。要面對「現實」原來真係咁難。

 

***


談談演員。

 

我看了十餘篇豆瓣和知乎的高質評論,發現幾乎沒有評論演員表現的。我諗,這是因《嘆息橋》的突出,確實是導演、鏡頭、編劇、燈光、佈景的功勞。這個出色的感覺並不是主要靠演員帶動的。換句話說,如果演員換了一整批,大概電視劇會一樣出色。

 

再換一個方法講,鏡頭在說故事,燈光在說故事,佈景在說故事。這又是和傳統港劇比較的一大突破:傳統港劇(更準確一點是TVB劇)主要靠對白和角色來說故事。當然,這不是《嘆息橋》獨有,事實上,從ViuTV成立而今,在原班人馬幾年前打造的《瑪嘉烈與大衛》就能看到。

 

當然,這不代表演員毫無功勞。簡單點評一下:

 

伍詠薇。本劇最出色!成熟有韻味,同賈靜雯有得比。劇裏外表堅強內心神經質,佢演繹得簡直完美。第5集是全劇睇得最令人毛骨悚然和揪心的。

 

岑珈琪,本劇次出色。認識他是在《點五步》,今年已經30,但仍然能夠演繹一個1617的學生哥。角色本身設定是劇中最「心水清」的,所以在一眾混亂的關係裹,有一個活得通透,活出真我的反叛角色,自然討好。而佢carry得好好,將人生苦短的各種金句的味道演了出來。

 

陳奐仁,不行。老實說,他和裙腳仔呢個形象還是有距離,同埋佢既演技真係麻麻。

 

衛詩雅,不行。同陳奐仁一樣,衛詩雅D戲比較屎,本身打扮精致的形象是與小公主吻合的,但是她比較稚嫩的演出有一點辜負劇中所需要的張力。粗略估計,她是全劇出現最多的角色,但印象都唔夠伍詠薇一集咁深刻。

 

周嘉怡,中規中矩。呢套劇周嘉怡既發展空間有限,同埋佢演感情戲,好似無佢演記者個種拼搏咁有意思。

 

林保怡,中規中矩。有幾幕覺得佢過份casual,與周嘉怡的對話casual 到好似唔係拍緊戲。理論上,咁carefree應該係好事,但係配合情景個種casual需要唔係好啱feel

 

***


最後再講講ViuTV

 

原來以為屬於李澤楷的NOWViuTV會走楷哥商業主導的路綫。從這幾年的結果來看,ViuTV的台長魯庭暉拿到的自主權算是不錯。

 

皇仁出身的他,在狹縫中找光。問題是,電視是比電影更大眾媒體的東西。大眾二字注定要走主流文化。而主流就是上述大篇幅講到的shitty時代背景。And《嘆息橋》絕對是非主流。

 

非主流到頭一兩集節奏極慢(我用1.5倍睇到第四集先轉番正常速度),第一集的「奇怪」鏡頭和敍事沒有目標感容易丟觀眾(我看著優酷彈幕上不斷有人說:唔睇啦,都唔知講乜)。而感覺上《嘆息橋》在香港並沒有打出任何名堂(在豆瓣卻是收穫了四萬多人平均8.9的高分,這是一個相當高的分數)

 

咁樣玩真係玩到落去?在2020年有線正式淪陷,TVB早就體無完膚時,ViuTV能夠堅持長久?商業帝國是否願意無限泵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