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在Google時代,我們還需要背數據嗎?

自從Google 出現之後,有一種說法是然後大家都不用再記東西了,想知道甚麼,問Google 就好。實情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背一些數據還是有用的。
例如樓價升定跌,坊間有N種分析。究竟應該看甚麼?好多人都會說「供求」。那究竟供求是怎樣?卻很少人談及。
這就是一些關鍵的data。我看樓價供求,我只記住了兩組關鍵數據。
1. 每年有超過40,000對人結婚
2. 近幾年每年新增樓宇少於20,000
這兩組數字說明:求過於供。
再進一步說明:長遠樓價還是會升
當然,裏面有不少假設,例如結婚的人大部份都會有慾望買樓,結婚是最大的買樓需求來源(還有例如大個仔自己出來住、投資)等。但這些都是旁枝末節。只要抓住大數,就可以獲得80% 正確的答案。
有了數據,就可以輔助政策制定。
但很多時,諷刺的是,開會做決定的時候都不一定有這些數據支持的。
或曰:會上討論到這些問題時,若果沒有數據,我即時問Google行不行?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好難。
Google是強大,但人工智能還未進化到你問一個specific 數據,他立刻能回答。可能是數據是隱藏在一些頁內不容易被發掘,可能是你問的關鍵詞不對。除非你問的是非常「大路」的數字(例如某國人口、GDP等),又除非你是Google search 高手,否則在會上你要立即Google,至少2-3分鐘才有答案。恰恰管理層會議時間甚短,大家都沒有耐性等答案。
在這個要決策但沒有數據支持的會議中,常見的結果只有兩種:一是大家按照自己估的數據去make decisions。或者先緩著,唔傾住,等下次有數據才傾。兩者都可以好disastrous。
其實不一定是在決策會議,在一般和客戶、朋友的討論中,還是夾雜著相當多的facts作為討論基礎,所以對一些關鍵facts瞭如指掌還是有幫助。
例如某天大家在討論銀行股該不該買,談到未來中國經濟下行,是不爭的事實,銀行業有壞帳風險。突然有人問:怎樣的壞帳率叫差?3%差不差?
不懂行的人,可能會想:3%看起來很少而已,還未到10%呢?誰知道3%壞帳率於中國銀行業來說,其實已經很高了現時大部份銀行聲稱1.2-1.5%)。借100塊出去,收不回3塊好像不多,但銀行借100塊出去,其實淨賺2塊多淨利息(扣左存款成本後)。所以收不回的3蚊,分分鐘導致銀行虧錢!
記住一堆行業數字,有助你make sense of good and bad。還可以幫你make sense of scale。
例如有間公司市值500億,到底這間公司大不大?500億聽來好大,但其實有多大?
匯豐、騰訊都是超過10000億市值的公司,從這角度,500億其實不算好大,不過也不少。
所以我這幾年來見到一些行業數據,會特別用心記住(例如各行各業的profit margin)。因為在各種即時的討論中,這會變成你的彈藥,有助你比較,作出一些make sense的結論。
Consulting的value proposition 一直是賣thinking,賣structure,賣problem solving的能力,賣storylining。我們做很多決策支持的工作。所謂決策支持,很多時呈現的形式就是在會上決定一些事。如果無準備,無data去討論,好多時就會由強勢的一方根據他的意願去make final decisions。
實情是在想 framework這件事上,無錯,Consultant可能比一般人想得更全面更有結構,但是一般人其實也能想出個大概來。若果Consultant既有framework,加上top of the mind有data支持,再加上強大的story lining,那就真的很厲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