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入職培訓中,亞馬遜就想告訴新員工一個重要的信息:
Amazon is a peculiar company.
亞馬遜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公司。
我心想,每一家公司有其企業文化,亞馬遜能有多特別?經過了兩年多時間,我確實認同亞馬遜是有其獨特性。
試想想,作為全球最大的僱主之一,聘用超過一百五十萬員工,不計前線倉儲和運輸物流的,Corporate的員工也有幾十萬。
要讓不同文化、背景、時區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高效的溝通和協調就變得異常重要。而在亞馬遜,主要的溝通協作方式就是寫Doc(Document)。
這亦體現在亞馬遜的戰略制定上。亞馬遜的年度戰略就是承載在一個six-page memo上。在這個名為OP1(Operating Plan 1) and OP2 (Operating Plan 2) 的文檔上,亞馬遜的業務團隊會回顧過去一年取得甚麼成就,總結慘痛的教訓和寶貴的經驗,以及制定接下一年的業務目標和達成路徑。
**
OP(Operating Plan)的結構
接下來,我們來拆解一下OP都包含哪些部份。
• Page 0
• Intro
• Business Highlights
• Themes
• FAQ
• Appendix
***
Page 0
試想像一個Font size = 6,有超過一百行和二十列的Excel Table,這就是Page 0, 一個Data Table。
所以讀Doc其實並不是只讀文字,開首先讀一頁數據。把這個業務的過去兩到三年的變化,如YoY和Q by Q的方法來呈現。
因為一間公司要向前,只要每個業務團隊的主要指標每年都是在增長,這公司加總起來就應該是在增長。
放Data table在第零頁(其實是第一頁,但這是亞馬遜獨特的叫法),是因為科技公司的數據導向屬性。
到最後,結果是最重要的,沒做到結果,就甚麼都不是。所以結果先行。而這結果不只包含output metric,有時候input metric到output metric需要時間,所以即使output metric不perform,input metric得有進步。這有一點「無功亦有勞」的概念在。
***
Intro
Page 0 之後,是Intro,這會講述團隊的業務範圍scope,總結最大的成就,以及簡單介紹這個文件的內容,大約5到10 行。
由於six-page memo嚴格遵守六頁上限,所以每一行都是稀有的”real estate”,一頁word有55行(在不改變margin的情況下),如香港寸金尺土一樣,在一個six-page memo上,行行千金,所以每個部份都會算得比較清楚要寫幾多行。
***
Business Highlights
回顧過去一年的業務目標達成情況,分析達成/未達成原因,闡述所面臨的市場、顧客、競爭對手等趨勢變化。
常用的方式是highlights and lowlights,或者是hits and misses。
亞馬遜很重視lessons learned,即便沒有達成,重點是學到了甚麼,可以供下一年、下一次再做的時候參考,這樣整個組織才可以一起進步(organization’s systematic learning)。一般半頁左右(約27行)
***
Themes / Programs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也就是描述接下一年的戰略重點在哪裏。不同BU使用的詞匯稍有不同,最常見的是Theme(主題)或者Program (項目)。在這長達三頁半的主幹部份,會有N個Theme(如下):
Theme 1: XXX
Xyz xyz xyz
Theme 2: XXX
Xyz xyz xyz
Theme 3: XXX
Xyz xyz xyz
…
目測一般會有3–5個Themes或Programs,最多去到7個左右。
每個Theme就是該業務項目來年打算聚焦的地方。
以全球開店(Global Selling)的團隊為例,他們的任務是招募更多的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平台上賣東西。指標上,賣得越多GMS(銷售額)越好。這亦是亞馬遜作為電商的本業。
對於Global Selling來說,他們的Theme就可能涉及:
Theme 1: More Selection
Theme 2: Faster shipment
Theme 3: Goods with lower price
在電商的行業,千年不變的是,顧客想要更多選擇(Selection),更快的物流(Logistics)和更便宜的貨品(Lower cost)。所以,相關的業務團隊其實就是不停想各種辦法來做到這三點。亦因此,可以想像,全球開店的團隊的Themes每年可能相差不多,因為方向早就已經設定好。
方向是清晰,但如何到達彼岸,還是要摸著石頭過河。
以Shipment為例。到底是Amazon自己做?還是找合作伙伴?
所以有可能有一年的OP1,全球開店的Theme 2 是 :
Theme 2: Faster shipment by Amazon own shipment program
另一年則是
Theme 2: Faster shipment by incubating more 3rd party logistic provider
當然也有可能是
Theme 2: Cheaper shipment by incubating more 3rd party logistic provider
那就說明接下一年,團隊希望聚焦在提供更便宜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最快的。
這個例子大概就能說明業務團隊的戰略都思考哪個層面的問題。
定好Theme之後(一般是業務Owner來最終決定),就要撰寫每個Theme的內容(一般是Team lead來寫)。
每個Theme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Goal:如何衡量這個Theme是達成了?看哪個指標/KPI?數值是從xx到yy
Why:為甚麼這個Theme重要?我們是看到了甚麼數據(data)或客戶訪談和聲音(anecdotes)讓我們覺得要做這事?
How:是通過哪些activities來具體達成這件事?
繼續上述Shipment的例子
· Theme 2: Faster shipment by Amazon own shipment program
· Goal: Improve average shipment time from xx days to yy days (YoY -zz days)
· Why: Customers were telling us they don’t want 3rd party solutions because it’s unreliable. They trust Amazon solutions
· How: We need to copy abc program from the US. We need to define the product value proposition and pricing. We need to work on marketing so customers are aware of our program. We need to provide discounts for adoption
Goal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管理學中,What gets measured gets done。所以有時候,管理層不是定Theme,而是直接定Goal,然後業務團隊再從Goal來思想要聚焦在甚麼主題上。
Goal的定義因Theme而宜,但一般都一定會有YoY (Year on year)。在大公司裏,是一個愚公移山的過程。也許今天的Shipment time是35天,管理層想降到25天,而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可能是通過3–5年才能完成,所以一開始先從35天降到32天,或者再降到30天。每年的變化(YoY)都變得很重要,而後來的人也是繼承前人未竟之志,繼續努力下去。
Why的部份是最需要研究和分析能力的。可以聚焦的Theme那麼多,為甚麼是這個?這就體現了戰略分析能力中的取捨。很重要的一環是以事實說話,用數據或者客戶的聲音來輔助。
How的部份就是具體落地的做法,這裏面不要講得很細,但需要體現落地層面的activities會是甚麼。
回到OP的結構,Theme之後還有兩個部份:FAQ和 Appendix
***
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是想通過一系列問題,來pre-empt讀者可能有的疑問。一般會有5–6個,佔據一到兩頁。最經典的幾個FAQ有:
What are the most hotly-debated topics?
Where are the areas you would double down?
What dogs are not barking that worry you?
尤其第三個問題挺難回答:有哪些隱藏的事情是值得管理層關注的?
有時候管理層也會通過設定FAQ來引導業務團隊。例如在這兩年,各大科技企業關注效率。於是FAQ增加了:What did you do to reprioritize your business foci? 又或者是:How did you incorporate AI in your business?
***
Appendix
只有六頁不一定能夠說清楚所有事情。所以想說,但沒有篇幅的,一律都放到Appendix。而且,正文中幾乎不會出現任何圖片、示意圖,以及data table(除了Page 0),所以這些都會放在Appendix裏。
就構成了亞馬遜一個典型的six-page memo的結構,以OP的形式來闡述業務團隊的戰略。
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化的結構,讓不同團隊都可以以相同方式看世界,省卻了不少溝通成本。不過OP的制定,亦令不少亞馬遜managers淪為文官,每年光是準備OP1 OP2就可以花了數個月時間,再加上日常的匯報,可能80%的時間都是在寫文件上。
而且,對於偏執行,又或者是新團隊,OP的架構未必最符合這些業務性質。到頭來,有一些文件就變成「為賦新詞強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