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十三邀:商業的淺薄

騰訊視頻上有一個訪談節目,名為<十三邀>。今天恰飯時,看了許知遠對話吳曉波。

曾經我很喜歡吳曉波,他的騰訊傳寫的生動有趣,他的經濟分析我點頭稱是。但過了幾年後,不知道是我成長了,還是他退步了,開始覺得他的東西重覆乏味,而且很淺薄。
今天的訪談中,吳曉波也有提到商業本身很淺薄。他和許知遠解釋道:淺薄是指在思想上的挑戰比較淺。這點我挺同意的,從智力難度的角度來說,商業上很少要解決初中以上的數學難題,小學水平的運算大部分時候都足夠了。但商業上要解決方向問題、勇氣問題、系統協調問題等。
所謂方向問題,就是做什麽,去哪。這個跟審美、價值觀、洞察力/共情能力等有關
所謂勇氣問題,就是花多大力度去做,投入多少資源,這個是跟性格很有關系,比如愛不愛賭
所謂系統協調問題,因為商業是一個長鏈條,最短的有產品-市場兩個方面,企業規模變大之後,就會有後台部門 - HR、財務、行政、法務;中台部分 - 數據、用戶、運營、品牌、設計等。然後前台會進一步被精細化。以我們公司為例,幾百人的公司,崗位說明竟然有72個之多。所以這72個崗位之間如何構成一個大系統,如何分配權責利益都是學問。
這幾個問題可能沒有微積分在智力上那麽有挑戰,它們的難度是在於里面參雜很多人性,而且都是超多因素影響,以及到底有多少因素影響,每個因素影響多少都是未知(大數據分析幫了不少,但是仍然還是初期)。
商業更像社會科學,這些問題的定義、問題的輸入、問題的輸出反饋,都不如科學問題那麽精準。而商業管理和分析的世界里面,其中一個學派就是盡量把這個過程科學化,以此歸納總結道理,讓人們有跡可循

33心動外傳II:將軍路上,不追小兔

年中,下屬述職,在結尾部份,她引用了一句著名俗語:「將軍路上不追兔」

涵義是這樣:有目標者,不但要清晰自己的目標,而且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方向,不要被一些小事所干擾,从而影響自己的進取之路。
我聽著五雷轟頂!因為我就是那個甚麼都去追的人!
我的口語表達,最近給不少人批評詞不達意,難以follow。原因除了缺乏context(為了效率直奔主題或者結論)、邏輯跳躍(邏輯不夠緊密,非一環扣一環)、用詞不精準(詞匯量不夠,加上態度上做差不多先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容易說著說著,就節外生枝,越跑越遠,追兔子去…
又或者我的興趣點,貪玩貪新鮮的性格,讓我甚麼覺得好玩有意思就去碰一碰。
譬如前排有朋友講起寵物經濟,我深有同感,覺得寵物是未來起飛的市場之一,於是我睇了一堆youtube、公眾號文章和分析師報告,腦暴了一些想法。
前兩日,朋友講起renewable energy,買了龍源電力的股票,於是我就很好奇,查了一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潛力。
目前的大時代,正逐步從圖文轉向視頻,我覺得視頻語言和視頻製造慢慢會變成一種通用能力,於是我就去學用視頻編輯軟件整小videos。
同樣碰一碰的還有:學Python、學Machine learning、打遊戲、潛水…
嘗試新鮮事物的心人皆有之,但缺乏主軸就難以串聯在一起。而且,有幾件事(打壁球、騎行、健身、Relationship)是我希望能往前一步,成為業餘好手的。但是,就是興趣愛好過去廣泛,容易受外界環境刺激,但每件事都三分鐘熱度,想一處是一處。
這幾年,在教育行業工作,至少讓我對學習這件事有更深入的理解。要成為業餘好手,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件事:
1. 有體系:可以一級一級爬上去,每一級的技能和目標相對明確
2. 有評價標準:可以考核和比較不同人的程度
3. 有目標:基於爬上體系的第一級設定目標
4. 頻密練習:密集式訓練效果更佳
5. 思考和修正:一個動作做得不對,重覆做一百次都不對。要思考,改變動作,才有可以進步(沒有變化就沒有增量)
我的問題是:想做的事太多,精力分散,就做不到頻密練習。練習時有思考,但缺乏目標,所以不斷重覆在新手區玩耍(就好像我騎十萬次長安街夜騎,都不會練習到上坡騎行)。缺乏目標,是因為缺乏體系。評價標準倒是有的,比如騎行就是多長時間完成某段路,或者打壁球就是在比賽中拿到甚麼名次,或者拍短視頻就是有多少點讚。
為甚麼我在興趣愛好上沒有體系了?這是因為在熟悉的讀書和工作中,都是信手拈來現有體系,我根本不用求救於誰,我只需要安心在這個體系下,根據明確的遊戲規則,一步步去達到目標即可。在那些環境裏,憑著爭勝心加個人天賦和努力,我可以做得不錯。
但是,在興趣愛好上,我只是像倉鼠滾輪,在不停重覆做,壓根沒有想過需要體系的指導,只想單憑做的時候觀察、思考、總結,來野蠻生長,自然姿勢不正宗,技術不紮實。
總結一下,回到文章的主題,首先我要提醒自己別再追兔子。其次,是在主軸上,明確學習體系,找到學習目標,然後就堅毅地、定期訓練。假以時日,這個build-up一定會發生的,只是快慢多寡問題而已。

33心動外傳 - 我是誰:理想目標 vs 現實目標

早些日子,我在更新LinkedIn。LinkedIn 上最先出現的,不是工作經歷。而是About。

過去幾年,這個About,我是這樣寫的:
Steven shares strong passion in social impact,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Believe in using business as a means to create social changes at scale.
He is an entrepreneurial-minded individual who is currently a senior executive at a series-D EdTech startup in Greater China. Previously, Steven led the regional expansion of a series-C unicorn startup in Africa and LATAM.
Prior to the startup world, Steven is a multi-lingual management consultant in BCG with over 7 years of experience in Greater China. He focused primarily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MT.
Steven enjoys cross-cultural and cross-discipline work environment. He lived in Nairobi, Copenhagen, Chicago, Beijing and Hong Kong.
很正規,很長,很囉嗦。
其原型是參照BCG當年寫Powerpoint CV的方式,把經歷如數家珍,貼上各種標籤和符號。
我去參考了LinkedIn上其他人怎麼寫,發現都是短小精悍,語言生動,趣味性強。
於是,我想著怎麼一兩句話說好About Steven To 呢?
最後,我改成這樣:
Steven believes in using business as a means to create social changes at scale. He is an entrepreneurial-minded individual that cut across the consulting and startup worlds.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第一句話:理想目標是為世界帶來進步。
三十三歲中,我愛上了《十三邀》,是著名知識份子許知遠的訪談節目。有一集是他對話學者錢理群。節目中,錢理群提到:目標有兩種:理想目標和現實目標。我們不能只談其一,忽略另外一個。現實目標,讓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正反饋,有成就感,有意義感,這樣才有走下去的動力。但有了理想目標,才不會失去方向,為忙而忙。
現實是個黑洞,很容易就把人的精力吸進去,畢竟早上醒來一刻,就有各種現實生活的任務、問題撲面而來,忙於應付之時,已經無暇顧及理想。
這幾年,我投身在教育行業,在洋䓤,我們有一個宏大的目標,想帶來教育公平。然而,現實是我們要融資,要商業化變現,要提高客單價,要留存、要賣課、要續費,這些現實目標跟理想的關係時而模糊。更甚者,我個人希望學生可以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因為我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可是,在考試選拔制度下,要學生享受學習跟他日常生活無關的文理科知識,95%的人都享受不了。
換言之,我們不能帶來快樂,我們只能減輕痛苦。
每個月為幾百萬學生減輕痛苦,是social changes at scale嗎?我發現我開始打問號。是的,甚麼叫social changes,是我自己賦予意義的。
我想在此刻提醒自己:我仍然希望可以利用商業作為手段,為社會帶來大模規的進步。我願意為這個理想目標奮鬥。

33的心動時刻-終章

33歲十個心動時刻最後三位!

第三位:教育股投資失利

在又一城地鐵站,Jason說:「牛市三期,小心D。」當時是1月尾,我聽著不以為然。因為2020年讓我過份自信了。
於是,一個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在2021年3月開始重倉教育股,到了5月風聲已緊,卻沒有及時止損離場。因為虧損太多(50%之上的本金),有幾個星期心裡難受,看著股價會痛恨自己;跟自己說忘記過去重新出發,卻又忍不住第二天再望望股價,然後沒按下Sell 按鈕。
難受在於要承認失敗,要抵抗僥倖心理的誘惑,要避免股價小幅波動的小便宜。更難受的是知易行難,以為自己睇書睇得多,認知到位,但實踐不到的認知就是虛偽的廢話。
我仍在學習實踐股票投資的第一課:Cut loss and let profits run。我想,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真正內化。最終6月和7月忍痛離場是因為實在不想再受煎熬。離場後,接受了現實,心理平衡了很多。
那時候,我決定暫時我都不用再看甚麼投資書,因為到最尾是和自己的心理和性格搏鬥。要在這個遊戲中成長,就必須要狠心幾把!

***

第二位:用人兩度失誤!

作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是管方向、人和執行。這一年,我負責公司的新業務,當中有兩個人事任命,結果非常糟糕,不只浪費了創業寶貴的時間和資源,令團隊其他人在工作中出現磨擦和不順心,更甚者是嚴重影響我的心情,因為我會懷疑自己當初的判斷,以及惱自己不夠狠,在改正錯誤時過於拖沓。
第一次用人失誤在2020年末,從友商好未來挖了「猛將」過來,作為教培老師出身的他,可以補充我們在教培方面的經驗。他性格上很像郭靖,功夫扎實,但卻不是互聯網速度。人無完人,既然職位懸空而久,就試一試吧。
結果發現,相貌堂堂的他原本華而不實。在第一個月,他開會時可以提出一針見血的關鍵問題,但一到落地執行的策略,卻說不出甚麼來。在一個創業公司裏,最忌諱姿勢擺得很高(高人),但不接地氣(理論家)。
我恨自己,第一個月見到端倪,但並沒有迅速採取任何行動,而是給benefits of doubts 同時想著如何給他feedback讓他改進。當時其實狠一點就應該分手,錯過了第一個最佳時機。
也許我有私心。第二個月,我要回香港,於是讓他全盤接手了工作。接手後,主將不服他,產生很大嫌隙,業務創新受阻。這是第二個信號和checkpoint,但由於當時產品升級剛開始,而他的經驗可以大派用場,所以我選擇再給一次機會,兩個月後再review。
如是者,兩個月後並無好轉,反而當中讓我乾著急。因為在管理上已經放手了,就不能插手太多,看著火車有可能脫軌,誰不著急?
決定決裂,已經是五個月後的事。決裂也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要分開多次(HR合規流程)。當面批評,他變得defensive,對抗開始出現,到今天憶起仍是難受。
我可以接受在事情上有不同意見,有衝突,有辯論,但在人事關係上,一旦沒有了信任,沒有了耐性,發生衝突時,真的令人無所適從。
第二個用人失誤,在於一開始對於被點將的人的實力過於樂觀,而這個人在人事關係上處理得一塌糊塗。
一個團隊要合作順暢,不同角色之間要互相包容和理解,尤其在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的互聯網公司,一環扣一環,中間只要有不順暢,那麼就非常影響士氣。難就難在,人才多是傲桀不馴,平級之間要相互服氣,不是易事。
如何判斷團隊衝突是否過火還是可以接受?
如何安撫大家情緒讓大家可以更包容對方?
甚麼時候決定留人/換人?
這些判斷和決定往往在一念之間。
優秀的管理者也會犯錯,關鍵是要快速改正,別讓錯誤越走越遠!

**

第一位:秘密練結他被發現!

我決定要在BB離開中國之前,完成一次表演。
時間倒回去二月,我聯絡在北京的中學同學陳卓賢,跟他說:
「我想學結他。」
順手把歌譜發給了他。
「Easy. 隨時過來練。」
問題來了。我怎麼找藉口去他家?
同居要準備surprise 真的不容易。
結果,男人用上的藉口我都用上了:「加班呀今天…」、「傾d生意呀…」、「去做運動呀…」
日日去結他老師屋企不是辦法,於是我索性把結他借了過來,放在車尾箱。
當時我經常載她上下班,或者週末出去玩,每次上車都提心吊膽,怕她忽發奇想要打開車尾箱。
而我就在放工後,回家前,在屋企樓下的平台,練了N個晚上。由春天練到夏天,蚊子都多起來。
這首歌只有五個和弦,C chord 和 G chord 無難度,但我栽在F chord 上。食指就是壓不住最幼的線。好幾個晚上,我練到手指頭就出現深坑,就是搞不定。激死人。
練習過後,拍照打卡send 俾老師。由於BB知道我的電話密碼,send完即焚是常識。
可是!!戲肉來了。百密一疏,在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我決定去朝陽公園對著湖練一練。拍照打卡如常,卻忘記了delete…
然後當天我的電話被拿起,被解鎖,被發現…
本來被懷疑在外面做虧心事的我,在三個月的秘密練兵後,被斷正了。(教訓:千萬別分享電話密碼…不,千萬別自high 拍照 lol)
揭發秘密本來就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加上毫無音樂細胞的我,下了幾個月苦功,這秘密就更讓人興奮。這個surprise 被分開兩次享受了:一次是揭發時,另一次是真正表演時。
正式彈奏時,F chord 是跑調,另外有些chord 彈到甩甩咳咳。當日我的心情很緊張,台下的觀眾很心動,絕對抵得上33這一年的最心動時刻。
結果重要嗎?重要。我想說的都說了。To love is not to own.

33總結

赤子之心的我對世界仍充滿好奇心,好像永遠長不大。儘管身體和移民評分系統不斷提醒你自然科學和人類社會對年齡的看法。
這一年我過得快樂嗎?從嘻嘻哈哈的角度來說,不是我開懷大笑,最具自信的一年。從成長的角度來說,我繼續成長,對自己更了解,更能自我感受,更能共情。
34歲,繼續升級Be a man.
A lively, compassionate, intelligent man.

33的心動時刻-中篇

話說每年生日,必定Po文。33的心動時刻一共有十位,上回揭曉了第八至十位,這回講講第四到第七:

第七位:環渤海騎行200公里

騎了一年公路車,一直只是刷長安街,俗稱騎遊。
見到閃電俱樂部在中秋有長途騎行,機會來了飛雲!環渤海三天,一共400公里,想想都令人興奮!
你沒看錯,是400公里,一天100+。我沒騎公路車之前,也覺得這是不是變態?騎了之後,才深刻體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公路車時速25-30公里,所以騎100+,其實就是4-5小時的事情。上午騎2-3小時,吃頓好的,下午再騎2-3小時。
不過,上天知道我們很菜鳥,三天的行程下雨了一天半,最終只騎了一天半200 公里。第一天結束時,看著碼表顯示150公里,還是相當魔幻的。第二天早上,一口氣在遼寧省飄著鹹魚味的公路上,騎了50公里沒有休息,也是醉了。
這次騎行,除了讓我突破了過去的自己,亦讓我看到未來的自己。騎行一行十人,大部份女生都比我騎得快(媽的!沒有性別歧視啊,就是恨自己菜)。當大家以40km/h 狂奔的時候,我33km/h 騎一會就上不去,然後像落單的小天鵝一樣在後面慢慢追。
渤海之旅回來後,我加操!安排一個人再次挑戰戒台寺,這條在北京被戲稱為「小學畢業」的4公里上坡路,是入門級爬坡路。可恨的是,當天騎到半路,我還是不爭氣的下車歇了一小會,沒辦法一口氣上去 T_T。
來年,我的小目標是做到30km 巡航,以及在離開北京之前要挑戰妙峰山!
***

第六位:小學業務群散伙大會

2021年7月,中國教育行業雙減政策震驚全球,中國的萬億補習班生意被團滅。幸運地,洋蔥的主營業務是教輔(Interactive animated videos),主業不受影響。不幸運的是,我們過去兩年也有發展補習班業務,而我,就是補習業務負責人。
8月初,我們決定全面轉型,砍掉補習業務。召開全員大會前一天,我思索良久,要跟大家說甚麼。(講稿經過修輯,但原汁原味保留簡體字)
各位服务运营的光年:
我是Steven,小学项目组负责人
如临风所说,基于双减政策,我们必须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将小学业务全面转型。
转眼一瞬间,小学从2019年走过来有3年多的年头,在最后这个阶段,我想跟各位分享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第一个是小课精神面貌的改变。大家还记得上一年的暑假吗?那个暑假我们打的并不好,整个气氛非常差,可以说是愁云惨雾。我当时坐在小课那边,每天都感受到巨大的气压,大家都很绷紧,很焦虑。
从9月开始,我们做出来一系列改变,从人员、培训、物料支持、SOP、绩效、文化等大刀阔斧改革。结果转化率节节上升,11月破了纪录,1月寒假更是达到巅峰。那个时候我还是坐在小课,整个精神面貌完全不同,360度改变,大家看起来从容,坐姿和谈吐都变得越来越专业。
过去三年,我们服务过超过20万小课用户,小几万大课用户。这里面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的小孩。这些小孩因为在座各位,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可以接触到优质教育,有你们在生命过程中陪伴和成长,这是值得你们自豪的事情。
這是對我100多人發表的"講話"。要令那麼多人失業固然傷感,更傷感的是這一年半的投入曳然而止,告一段落,尤其是業務剛有點起色,正在發展中。
非戰之罪,suck it up and move on。
***

第五位:考IELTS

目標:8-8.5分
結果:8分
十七年前(中五)的結果:7分
考試令我興奮,我這副生誘的考試機器,終於可以露一手真功夫。IELTS 沒錯是比較簡單,但我對於自己的英語水平處於甚麼狀態,是否可以達標,存在未知之數。
「8.5分很想要吧?」這目標,令我9月上旬緊張起來,開始思考怎樣才能做得到?我知道我的Speaking和Writing最為薄弱,於是一開始專攻寫作。
媽的,限時作文過了十七年,依然是我的天敵。40分鐘要寫250字 argumentative writing,難嗎?就看我有沒有被卡住。當我在文章結構上,或者某一個論點上卡住,我心慌意亂,邏輯混亂,語言隨意,然後文章就不堪入目…當年會考的中文作文我拿了一個D,沒想到今天IELTS 還栽在寫作上。
Reading 和 Listening 我運籌帷幄,一切盡在自己掌控之中。知道自己行,能夠拿結果,無論在任何年紀,都感覺marvellous。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次考IELTS,讓我過去幾個月比較安逸的生活,重拾一點波瀾。
接下來,繼續在生活中給自己設定小目標,獲取正反饋,腦筋動起來!
***

第四位:香港(新聞業界)失守

為了這篇生日文,我把我過去一年的生活痕跡都翻看了一遍,從電話上的notes、photos、videos,到豆瓣影音評論、flomo(一個很好用的note taking app)、微信朋友圈和facebook等數碼記錄,其中,facebook 上,我分享最多的有:
• 有線電視中國組被全滅。「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 支聯會鄒幸彤在庭上和獄中的發言
• 譚蕙芸關於光時口號是否違反國安法的庭上報道系列(當時為了這個報道特登每日上facebook)
• 鏗鏘說下架,香港電台被整治
• 蘋果日報被滅門
• 各個海外流亡的故事
這幾年,我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自己的homeland 一步一步被改造,心有戚戚焉。
北京的健身教練早幾天問我:香港下一年三月是不是有選舉?我說:是嗎?我都不肯定還有人care...
生於斯,長於斯,家鄉情意結一輩子變不了。不住在香港,如何貢獻?繼續想,繼續做。
<中篇完>
上篇:第八至第十位
中篇:第四至第七位
終篇:第一至第三位

33的心動時刻 - 上

導言

你上一次心動係幾時?

我呢,是在準備一年一度生日文的時候。心動是因為它很重要,記錄了我33歲的回憶;心動是因為有所期待,對寫作水平有要求。
到了三十又四,心動緊張的感覺賣少見少,就讓我和根根一起回憶過去一年「十大心動緊張時刻」!
(長文慎入,TL;DR 33歲赤子之心仍在跳!)
***
第十位:追小說、追書、追劇!
這一年,沒少看書、電視劇和電影。正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在書店巧遇姜戎新書《天鵝圖騰》,讓我重拾蒙古草原的純潔之美,神鵰俠侶般的男 女主角,帶我走過草原四季的變化。在遇見《天鵝圖騰》之前,我有一段時間沒遇上想追看的小說!(今年看了幾本陳浩基,可惜都是短篇為主)
我一直愛看小說,不看文史哲。三十之後,讀了關於經濟、歷史、政治、心理學和投資的一系列書籍,對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產生了濃厚興趣。
經濟書首推黃奇帆。他是前重慶市市長,把經濟和金融講得深入淺出。例如在《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一書中,金融的本質這一章,把千奇百怪的金融產品總結為六類十九項,理出一個體系來,實在精辟。如果當年我入行做咨詢時有他這些框架,那就不得了。
歷史書首推《文明》,英國歷史學者Neil Ferguson 的經典著作。為甚麼西方文明從1400年崛起到現在?他分析了六大因素,分別是競爭、科學、財產權、醫藥、消費和工作,以此把西方的近代史串聯起來。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個因素:競爭。競爭使天氣惡劣、資源匱乏的歐洲國家只能不停進步,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推手。中國這二三十年,競爭非常激烈,比歐美有過之而無不及,帶來高速的經濟增長。真是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呀。
政治書是正在閱讀的《鄧小平時代》,傅高義教授的高齡之作。以鄧爺爺的個人故事來串聯中國整個近代史。學了幾個fun facts: 中共高層原來一堆海歸!鄧小平就在法國留學打工五年、蘇聯一年。鄧小平是外交和宣傳高手,跟留學背景不無關係。74-76年是中國划時代的分水嶺,因為毛和周都去世了。70年代發生的事看似久遠,但實質與現在密切相關,尤其對理解2021年百年變局的種種政策有所啓發。
投資讀了幾本經典。Phil Fisher的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給了我 一個15個點的分析框架;德國傳奇大師Andre Kostolany 告訴了我想法和耐性,和金錢和運動一樣重要。我仍在努力實踐他的雞蛋周期理論。炒家鼻祖Jesse Livermore 很可惜看不下去,這個trader的日記式自傳沒有與我產生共鳴,我天生應該不是吃這行飯。
劇集方面,我推薦ViuTV的《嘆息橋》和Netflix 的《Queen's Gambit》。
《嘆息橋》是繼《天與地》之後,港劇一大神作。王家衛式的鏡頭語言極為上乘,伍詠薇的演技超班,多線敍事的角度嶄新而有趣。
《Queen's Gambit》將靜態的圍棋比賽,拍得像NBA一樣刺激,女主的眼神和小動作扣人心弦,天才般的技能令人欣羨,實在太刺激過癮啦!
如果對於英式警匪懸疑片感興趣,《Broadchurch》是不錯的選擇,裏面的人沒有一個是乾淨的,人性醜陋脆弱的一面,被層層剝開,教人如何痛苦且幽默的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和恐懼。
今年亦被國內兩套綜藝感動:《十三邀》和《脫口秀大會》
《十三邀》是著名學者許知遠的訪談節目。受訪者就是國內的知識份子,如羅翔、五條人、傅高義、項飊、吳國盛、錢理群等(甚麼?五條人?知識份子?)。這群人的智慧,讓我更看到世界的本質,人性的真蹄。比如羅翔說:每個人都是偏面的,都是基於自己的背景、經驗等來判斷事情,人生就是一個致力走出偏見的過程。
《脫口秀大會》讓我認識了黃西,白宮的演出驚為天人;讓我喜歡上周奇墨,「我...我...我的房子呀」太入腦了!讓我知道了one-liner,享受楊波的表演;讓我對慢才有所了解,讓我哈哈大笑了一兩個月。
歷史、政治書請放馬過來,有好的推介請留言私信!
***
第九位:壁球tournament
壁球打了N年,一直都在歡樂組。兩年前許下願望,希望打一場Tournament,今年終於完成。無他,很想測試一下自己的實力,以及激發自己的爭勝心。
Tournament有十來個選手,每人打四場比賽,都是業餘的,更有小朋友參賽。
一想到比賽,我就緊張起來。有多緊張呢?
周六比賽,前一周我抽空特訓。
比賽當天,第一輪選手不強,我輕取。第二輪對著猛攻截擊型的選手,全場被他控制節奏,結果在捱打狀態下,輸得很慘。
當我處於崩緊狀態下,運動後會感到非常口渴。即便不停提醒自己要蹲下、不要急躁、要打開身體等,在比賽時只會淪為口號,很難執行下去。
場內十分鐘,場外十年功。
可是...我已經打了十一年啦!還是各種不對:步法不對、節奏不對、揮拍動作不對...
從小追求效率,一貫求快。於是,身體沒有張開,球拍沒有打開,我就應激反應把球打出去。經常擋球、追球,多於控球、擊球。
此役一過,我知道我不只是想去球場出出汗,每周去打打三隻角(四分之三)。
我想進步,我想變得更強!
於是9月開始,我加大練習量,一周打2-3次,希望可以提升技術。
給自己明年的小目標:掌握打球的節奏,跑得要快,打球要慢!
***
第八位:飛蚊症來襲!
兒時的死黨結婚,死人冧樓都要番香港。換來的,是35天隔離生活。
隔離正是讀書天,我日讀夜讀,結果讀出嚴重的飛蚊症。
一條條黑線像AR 顯示般在我眼前起舞,嚴重到我集中不了精神看書或者用電腦。在猛烈的陽光下情況更為糟糕。
出冊當日,我租了輛車,從懷柔開車回朝陽,大概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我一直很享受開車,在北京偶然會長租,上下班時開車聽Podcast 音樂,不亦樂乎。但這次開車經歷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
飛蚊症發作,讓我開車開得很不耐煩,心靜不下來,一路開,一路找方法分散注意力,但黑影太放肆了,飄來飄去,我根本趕不走他。欲哭無淚,在高速公路上又停不了車,硬著頭皮回到家樓下,筋疲力盡,流晒冷汗。
我從小多少有點飛蚊症,但到了嚴重影響生活的程度,這是第一次。網上說,飛蚊症無法治療,除非很嚴重才要做手術。我大驚之下,先去換了一副新眼鏡,然後盡量多讓眼睛休息,或許休息幾日會變好?
一個星期後,情況沒有好轉,在公司開會我都專注不了,很難受。決定去同濟醫院睇眼科。眼科醫生放大我的瞳孔後,左看右看,說:看起來正常啊...
我高興又失望地回家,醫學上無事,但實質在生活上仍是受著影響,那我可以怎麼辦?
大約過了三個星期後,飛蚊症的影響終於慢慢消退,事後回想,跟隔離時過度用眼一定有關係,尤其在夜晚較暗時看書很傷眼睛。
三十之後,機能不如小伙子,真的要多用心養好身體(此時喝一口新西蘭Manuka蜜糖沖的蜜糖水,滋潤一下)

【試讀投訴太長,所以我地分開三篇上 XD】
上篇- 第8-10位
中篇- 第4-7位
終篇- 第1-3位